成语意思:塞住耳朵不愿听。
成语出处: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末帝纪中》:“怀忠抱直之人,虚心谒见;便佞诡随之说,杜耳恶闻。”
成语意思: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。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七年》:“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断发文身”。
成语出处:冯至《伍子胥》九:“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,他们是断发纹身的。”
成语意思: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: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老爷正觉得他答非所问,程相公那里就打听说:‘什么叫作稀罕儿?’”
成语意思:见识短浅。
成语出处: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二四:“其末年所以为天下后世虑者,未易为单见浅闻者道也。”
成语意思:殚:尽,完全;洽:广博。该见的都见过了,该听的都听过了。形容见多识广,知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:汉 班固《西都赋》:“元元本本,殚见洽闻,启发篇章,校理秘文。”
成语意思:传闻:非亲身经历出自他人之口的消息。指社会上互相传告的消息
成语出处:邹韬奋《抗战以来·“来宾”种种》:“道路传闻,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,摧残合法组织,箝制正当言论,拘捕热血青年。”
成语意思:大块:大地;大自然;文章:错综的花纹;华美的色彩。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。后用来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。
成语出处:唐 李白《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》:“阳春召我以烟景,大块假我以文章。”
成语意思:马匹调良,行船稳泛。谓路途平安。
成语出处:清·朱之瑜《与锅岛直能书》之二:“七夕前,盛使遥临,捧读翰教,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,途间车马舟桥,调良稳泛,三省亦附骥平安。”
成语意思:璺: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。比喻追根究底
成语出处:元·吴昌龄《东坡梦》第四折:“葛藤接断老婆禅,打破沙锅璺到底。”
成语意思:璺: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。比喻追根究底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破窑记》第二折:“端的是谁打了来?打破砂锅璺到底,俺娘将着一分充饥饭,俺爷抱着一套御寒衣,他两口儿都来到这里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。
成语出处:见“打破沙锅问到底”。
成语意思:吊:吊祭;问:问候,慰问。吊祭死者,慰问活人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燕策》:“燕王吊死问生,与百姓同甘苦。”
成语意思:吊祭死者,慰问病人。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。
成语出处:汉 晁错《论贵粟疏》:“又私自送往迎来,吊死问疾,养孤长幼在其中。”
成语意思:簟:竹。竹席细密的纹理像清凉的水一样。常用以形容夏夜的清凉。
成语出处:宋·苏轼《南堂五首》:“扫地焚香闭阁眠,簟纹如水帐如烟。” 宋·辛弃疾《御街行》:“纱厨如舞,簟纹如水,别有生凉处。”
成语意思:答:回答。形容答对流畅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6回:“此时秦宓语言清朗,答问如流,满座皆惊。”
成语意思:阙疑: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,不下判断。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,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,暂不下判断。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。
成语出处: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为政》:“多闻阙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。”
成语意思:闻:见闻。形容知识丰富,记忆力强。
成语出处: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天台韶国师法嗣》:“杭州九曲观音院庆祥禅师,余杭人也,辩才冠众,多闻强记,时天台人推为杰出。”
成语意思:谓在器物上刻镂花纹图案,以为文饰。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景帝纪》:“雕文刻镂,伤农事者也;锦绣纂组,害女红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:仅有的证据。意谓不足凭信。
成语出处: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涑水》:“考服虔之说,又与俗符,贤于杜氏单文孤证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