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见“不直一钱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十四:“士大夫若爱一文,不直一文。”
成语意思:臭得使人受不了。比喻人名声极坏。
成语出处:唐·柳宗元《东海若》:“刳而振其犀以嬉,取海水杂粪壤蛲 而实之,臭不可当也。”
成语意思:惨:悲惨;凄惨;闻:听见。悲惨得不忍听下去。
成语出处:清 陈天华《狮子吼》第二回:“或父呼子,或夫觅妻,呱呱之声,草畔溪间,比比皆是,惨不忍闻。”
成语意思:指稳重不浮躁或指安稳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99回:“上皇看饮了,只道其胎即堕,不意腹中全无发动,竟沉沉稳稳的直睡至天明。”
成语意思:风:歌谣;俗:风俗。采集歌谣,访问风俗
成语出处:清 俞蛟《梦厂杂著 潮嘉风月》:“采风问俗,纪载宜详;品翠题红,篇章争丽。”
成语意思:文;文字。车轨统一,文字一致。比喻统一一致
成语出处: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
成语意思: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卢植传》:“熹平四年,九江蛮反,四府选植才兼文武,拜九江太守,蛮寇宾服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注:“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,一夫有死,皆亮之罪。”
成语意思:鸱:鹞鹰,一种猛禽;吻:嘴唇边。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中》:“莽所谓鸱目虎吻豺狼之声者也,故能食人,亦当为人所食。”
成语意思:粗:略微;通:通晓。文墨:指写文章。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。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六卷:“有一少年,姓王名臣,长安人氏,略知书史,粗通文墨。”
成语意思:重:再一次;温:复习。重新经历旧日的梦境。比喻再次经历或回忆以前美好的事情或情境。也作“旧梦重温”。
成语出处: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寻梦》:“天呵,昨日所梦,池亭俨然,只图旧梦重来,其奈新愁一段。”
成语意思:听人传说总不如亲眼所见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 马援传》:“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,视景(影)不如察形。”
成语意思:这个诘问,那个责难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华盖集续编·送灶日漫笔》:“讨论问题,研究章程,此问彼难,风起云涌。”
成语意思:传闻:听别人所讲。传言已经不符合真实情况
成语出处: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·》:“故于滦河之正源,三藏水之次序,白檀要阳之建置,俱不免附会乖错,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,尤为传闻失实。”
成语意思:谓文武兼备。
成语出处:唐·刘禹锡《寄毗陵杨给事》诗之一:“好著櫜鞬莫惆怅,出文入武是全才。”
成语意思:穿:凿。指推敲文字,雕琢词句。写文章牵强附会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君年少,何以轻穿文凿句,而妄讥诮老子耶?”
成语意思:传闻:原指久远的事,后指听来的传说;异辞:原指措词有所不同,后指说法不一致。指传说不一致。
成语出处:《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:“所见异辞,所闻异辞,所传闻异辞。”
成语意思:谓四处探问、打听。
成语出处:《平妖传》第十五回:“这些众人当一场生意,见神见鬼,东捱西问,那有消息。”
成语意思: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
成语出处:清·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第二卷:“《五代史》:‘黄……。’则典册高文亦用之矣。”
成语意思: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。
成语出处:宋·辛弃疾《渔家傲·为余伯熙察院寿》:“道德文章传几世,到君合上三台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