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见“断梗浮萍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祝发》:“想归海楼船未有期,梦与飘风会,似断梗飘萍谁可系。”
成语意思:梗:植物的枝茎;蓬:蓬蒿,遇风常吹折离根,飞转不已。如同折断的枝茎,飘飞的蓬蒿一般。形容人东奔西走,生活不固定。
成语出处:宋 石季友《清平乐》:“自怜俗状尘容,几年断梗飘蓬。”
成语意思:梗:植物的枝茎;萍:浮萍。像枯折的枝茎,漂流的浮萍一样。比喻生活飘泊不定
成语出处:宋·秦观《别贾耘老》诗:“人生百龄同臂伸,断梗流萍暂相亲。”
成语意思:亦作“断珪缺璧”。喻指片段而珍贵的文字。
成语出处:宋·王应麟《困学纪闻·仪礼》:“虽寂寥片言,断圭碎璧,犹可宝也。”
成语意思:短褐:粗布短衣;穿:破;结:打结。形容衣衫褴褛。
成语出处:晋·陶潜《五柳先生传》:“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:短褐:粗布短衣,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;完:完整。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。形容生活贫苦,衣衫破烂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故糟糠不饱者不务梁肉,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绣。”
成语意思:断乎:果断的样子;可:可以,能够。指坚决或绝对不能
成语出处:鲁迅《随感录》:“如何扫除?万万不能,也断乎不可!”
成语意思:短褐:粗麻布短衣。粗布短衣还破旧不完整。形容生活贫苦
成语出处:唐·卢照邻《对蜀父老问》:“藜羹不厌,短褐不全,庸非贫贱乎?”
成语意思:潢:低洼的水坑;港:与江河相通的小河。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
成语出处:元·贡师泰《玩斋集·送宗人贡仲归丹阳序》:“虽日諰諰以求其合,必如断潢绝港,其何由达其流而究其源哉!”
成语意思:指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归还母家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二卷:“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,我认定你是哥哥,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,一定断还归宗。”
成语意思:截短仙鹤的长腿;接长野鸭的短腿。比喻做事生搬硬套;违反规律。续:接续。凫:野鸭子。
成语出处:庄周《庄子 骈拇》:“长者不为有余,短者不为不足。是故凫胫虽短,续之则忧,鹤胫虽长,断之则悲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断缣寸纸。
成语出处:明·叶盛《水东日记·王元章画梅》:“今人间往往有其所画梅花,断缣尺楮,人争宝之,多元章自书所题其上。”
成语意思:断、残:不完整的;简:古代用以写字的竹、木片;编:细长皮条;指用它串简而成的书。残缺不全的书或文章;尤指古代的书籍。
成语出处:宋 陆游《对酒》诗:“断简残编不策勋,东皋犹得肆微勤。”
成语意思:指见识短浅
成语出处:元 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庞涓久后得地呵!此人是个短见薄识、绝恩绝义的人。”
成语意思:残缺不全的书画。
成语出处:宋·邓椿《画继》卷一:“收藏古画,往往断缣寸纸,皆可珍惜。”
成语意思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事见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。后以“断蛟刺虎”谓武艺高强,行为侠义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自新》载: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,为民除害。
成语意思:当:面临;机:时机;断:决断。在紧要关头贵在立即作出决断
成语出处:《宋史·宋绶传》:“临事尚乎守,当机贵乎断,兆谋先乎密。”
成语意思:分开捣碎的菜和凝结的粥;按定量来吃。指食物精简微薄。形容生活清苦。断;画:断开;划分。齑:捣碎的姜、蒜、辣椒等腌菜。
成语出处:宋 魏泰《东轩笔录》:“惟煮粟米二升,作粥一器,经宿遂凝,以刀画为四块,早晚取二块,断齑数十茎,酢汁半盂,入少盐,暖而啖之。”
成语意思:断折的花钿和零散的铅粉。借指因遭横逆而结局不圆满的风流韵事。
成语出处:清·龚自珍《百字令》词:“龙华劫换,问何人料理,断金零粉。”
成语意思:面临紧急关头;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。当:面临;断:决断。
成语出处:汉 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: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