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行事专断,不考虑别人的意见。形容作风不民主。
成语出处:清 容闳《西学东渐记》第19章:“予已预备随时辞职,以便足下独断独行。”
成语意思:端:头绪;要:重要。头绪太多,不得要领。
成语出处: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郭嘉传》:“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,而未知用人之机。多端寡要,好谋无决,欲与共济天下大难。”
成语意思:《新唐书·杜如晦传》:“每议事帝所,玄龄必曰:‘非如晦莫筹之。’及如晦至,卒用玄龄策也。盖如晦长于断,而玄龄善谋,两人深相知,故能同心济谋,以佐佑帝。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“杜断房谋”。
成语出处:《新唐书·杜如晦传》:“每议事帝所,玄龄必曰:‘非如晦莫筹之。’及如晦至,卒用玄龄策也。盖如晦长於断,而玄龄善谋,两人深相知,故能同心济谋,以佐佑帝。”
成语意思:脰:颈;决:破。杀掉头,剖开腹。形容惨烈的死难。
成语出处: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“有断脰决腹,壹瞑而万世不视,不知所益,以忧社稷者。”
成语意思:不连续的,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34回:“只见水面上或一朵,或两瓣,断断续续,皆有桃花。”
成语意思:断:决断;做决定。独自作出决定;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。形容行事不民主。
成语出处: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在他却不免有点独断独行,不把督抚放在眼里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开门见山,直截爽快。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中国古代社会研究》第四篇一:“我们可以短刀直入地便看定一个社会的真实相,而且还可借以判明以前的旧史料一多半都是虚伪。”
成语意思:形式上、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,正正规规
成语出处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3回:“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,心中想道:‘阿也!少了一拜!’”
成语意思:断:残;幅:指小笺。指残留或不相联属的写有诗文的小笺
成语出处:《宣和书谱·行书·吴通玄》:“至于文稿,断幅残纸人争传之。”
成语意思:凫:野鸭;续:接续;鹤:仙鹤。截断野鸭的短腿接到仙鹤的长腿。比喻做事违反自然规律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政闻时言·外债平议》:“今我国于此种机关,百不一具,而惟断凫续鹤,欲袭取其企业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国,是以格格而不入也。”
成语意思:剪短头发,身上刺着花纹。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。
成语出处:左丘明《左传 哀公七年》:“仲雍嗣之,断发文身,祼以为饰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断发文身”。
成语出处:冯至《伍子胥》九:“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,他们是断发纹身的。”
成语意思:谓铲除妖魔鬼怪。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大破蚩尤》第二折:“我我我,仗神锋断怪除妖,是是是,赁道法驱邪斩虎。”
成语意思:残缺不全的字画。管,笔;沈,墨汁。
成语出处:明 焦竑《李氏〈焚书〉序》:“宋元丰间,禁长公之笔墨,家藏墨妙,抄割殆尽,见者若祟。不逾时而征求鼎沸,断管残沈,等于吉光片羽。”
成语意思:断绝后代,即断子绝孙。
成语出处: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八十一卷:“真人甲乙,上帝已徵,身佩玉符丹文金章,列名元图,三欲已忘,元始符命,斩灭尸形,断根绝种,勿得飞扬。”
成语意思:绠:汲水用的绳子;汲:从井里打水。吊桶的绳子短,打不了深井里的水。比喻能力薄弱,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至乐》:“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”
成语意思:港:与江河相通的小河;潢:低洼的水坑。比喻错误的无法达到的目的地的道路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昌黎集·送王秀才序》:“故学者必慎其所道,道于杨、墨、老、庄、佛之学,而欲之圣人之道,犹航断港绝潢,以望至于海也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漂泊不定。
成语出处:宋·秦观《别贾耘老》诗:“人生百龄同臂伸,断梗浮萍暂相亲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断梗飘蓬”。
成语出处:宋·陆游《拆号前一日作》诗:“飘零随处是生涯,断梗飞蓬但可嗟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断圭碎璧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叶廷琯《吹网录·二础云麾碑》:“余近得拓本,字虽漫漶,其存者尚有神采。断珪缺璧,弥见珍奇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