仰飞鸟兮乌鸢。 凌玄虚兮号翩翩。 集洲渚兮优恣。 啄虾矫翮兮云间。 任厥性兮往还。 妾无罪兮负地。 有何辜兮谴天。 帆帆独兮西往。 孰知返兮何年。 心惙惙兮若割。 泪泫泫兮双悬。 彼飞鸟兮鸢鸟。 已回翔兮翕苏。 心在专兮素虾。 何居食兮江湖。 徊复翔兮游颺。 去复返兮于乎。 始事君兮去家。 终我命兮君都。 终来遇兮何辜。 离我国兮去吴。 妻衣褐兮为婢。 夫去冕兮为奴。 岁遥遥兮难极。 冤悲痛兮心恻。 肠千结兮服膺。 于乎哀兮忘食。 愿我身兮如鸟。 身翱翔兮矫翼。 去我国兮心摇。 情愤惋兮谁识。
这首诗可谓古代最早的一首抒发亡国之恨的抒情诗,作者就是勾践的妻子,越国战败后沦为吴国奴婢,境遇悲惨,更加显得字字血泪,发人深思。
其历史背景是:公元前496年,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,但被越国击败,阖闾也伤重身亡。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,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,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,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。
这首诗的可取之处有三:
一是运用了比拟手法,将入侵的敌军比作凶恶的猛禽,以猛禽的种种动作比喻占领军横征暴敛,肆意掠夺的狂妄气焰,十分贴切形象。
二是尽情抒发了作为国王和王后亡国,并沦为人臣奴婢的极度悲愤,和对故国家乡的无尽思念,读来催人泪下。
三是作品的思想性。作者在诗中反复诘问自己何罪之有,到死也想不通一个相夫教子的妇道人家无辜受累的道理。数千年来,亡国奴的境遇都是极为凄惨的,无论是尊贵国王还是不参与政事的王后王妃,形同砧板之肉,任人宰割,甚至成为敌国宴席上名副其实的美餐。这种株连无辜的史实司空见惯,毫无争辩余地,似乎无需深思。而勾践夫人却质问苍天自己何罪之有?为何无辜遭到天谴?为何被逼离乡背井,无辜受尽人间苦难?作者的反复诘问反映出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,难能可贵。南唐后主李煜写过很多抒发亡国之恨的名篇词作,汉末女学者蔡文姬也有过类似经历,她的《胡笳十八拍》和《悲愤诗》都未显示出勾践夫人如此朦胧的人道主义思想。作为一个弱女子,即使是贵为王后,对于历史的急剧变化,终究是无能为力的,也不可能提出更为深刻的思想体系,但是勾践夫人的历史悲哀是数千年来亡国女人的悲剧缩影,千古悲愤,呼唤千年,不失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意识,震撼心灵的控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