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第二十八
作者:
法昌遇禅师禅师名倚遇、漳州林氏子也。为人奇逸、有大志。
自剃发受具、即杖策游方。名着丛林。
浮山远禅师、尝指以谓人曰。后学行脚样子也。
辞远谒南岳芭蕉庵主谷泉。叁至叁遭逐、犹谒之。泉之曰、我此间、虎狼纵横。尿鬼子、叁回五度、来觅底物。
遇曰、人言庵主见汾州。泉乃解衣抖擞曰。汝谓我见汾州、有多少奇特。
遇即礼拜、问曰。审如主语、客来将何祗待。
泉曰、云门胡饼、赵州茶。遇曰、谢供养。泉曰、我火种也未有。早言谢、谢什麽。遇乃去、至北禅贤禅师。问曰、近离什麽处。
遇曰、福严。曰、思大鼻孔长多少。
遇曰、与和尚当时见底一般。曰、且道老僧见时长多少。
遇曰、和尚大似不曾到福严。贤笑曰、学语之流。又问、来时马大师否。
遇曰、。曰、向汝道什麽。遇曰、令北禅莫乱统。
贤曰、念汝新到、不欲打汝。遇曰、倚遇亦放过和尚、乃罢。
遇因倒心师事之。时慈明禅师、住兴化、过贤公室。
遇侍立、看其谈笑。贤曰、汾阳师子、可杀威狞。
慈明曰、不见道、来者咬杀。贤曰、审如此。汾阳门下、道绝人荒耶。
慈明举拂子曰。这因甚到今日。贤未及对、遇从旁曰。
养子不及父、家门一世衰。
贤呵曰、汝具什麽眼目、乃敢尔。遇曰、若是咬人师子、终不与麽。
慈明将去、至龙牙像前。指以问遇曰、谁像。遇曰龙牙。慈明曰、既是龙牙像、何乃在北禅。遇曰、一彩两赛。
慈明曰、像在此、龙牙在什麽处。遇拟对、慈明掌之曰。莫道不能咬人。
遇曰、乞儿见小利。慈明呵逐之。贤公除夕、谓门弟子曰。
今夕无可分岁。共烹露地白牛。大家围、向火、唱田乐。何也、免更倚他门户、旁它墙。乃下座。
有僧从后大呼曰、县有吏至。贤反顾问所以。
对曰、和尚杀牛、未纳皮角耳。贤笑掷暖帽与之。僧就拾得、跪进曰。
天寒还和尚帽子。贤问遇曰、如何。
遇曰、近日城中纸贵、一状领过。后还江南、再游庐山、寓止圆通。
时大觉琏公、方赴诏。辞众曰、此事分明、须荐取。
莫教累劫受轮迥。遇问曰、如何是此事。曰荐取。
遇曰、头上是天、脚下是地。荐什麽。曰、不是知音者、徒劳话岁寒。
遇曰、岂无方便。曰、胡人饮乳、反怪良医。
遇曰、暴虎凭河、徒夸好手。拍一拍皈众。
后游西山、双岭深邃、息叁年。与英邵武、胜上座游。应法昌请、决别曰。
叁年聚首、无事不知。检点将来、不无渗漏。以拄杖划一划曰。
这且止、宗门事作麽生。英曰、须弥安鼻孔。
遇曰、临崖看浒眼、特地一场愁。英曰、深沙努眼睛。
遇曰、争奈圣凡无异路。方便有多门。英曰、铁蛇钻不入。遇曰、有甚共语处。英曰、自缘根力浅、莫怨太阳春。却划一划。
宗门且止、这事作麽生。遇欲掌之。英约住曰。
这漳州子、莫无去就。然也是我致得。法昌在分宁之北。
千峰万壑、古屋数间。遇至止安乐之、火种刀耕。
衲子时有至者、皆不堪其枯淡。坐此成单丁。
开日、辄以一力挝鼓。升座曰、法昌今日开。行脚僧无一。
惟有十八高人、缄口围打坐。不是规矩严难。
免见诸人话堕。直饶口似秤、未免灯笼勘破。不知道绝功勋、安用修因证果。喝一喝云、但能一念回心。即脱二乘羁。大宁宽禅师至。遇画地作此相、便曳出。翌日未升座、谓宽曰。昨日公按如何。宽画此相、即抹撒之。遇曰、宽禅头、名下无虚人。
乃升座曰、忽地晴天霹雳声。禹门叁级浪峥嵘。几多头角为龙去。
依前努眼睛。南禅师至、遇方植松。
南公曰、小院子、许多松作麽。遇曰、临济道底。曰、得多少。
遇曰、但见猿啼鹤宿、耸汉侵云。南公指石曰、这何不。
遇曰、功不浪施。曰、也知无下手处。遇却指石上松曰。
从什麽处得此来。南公大笑曰、苍天苍天。乃作偈曰。
头戴华巾离少室。所携席帽出长安。鹫峰峰下重相见。鼻孔元来总一般。又画此相示之。遇和曰、葫芦棚上挂冬瓜。麦浪堆中钓得。谁在画楼沽酒处。
相邀来吃赵州茶。又画此相答之。南公曰、铁牛对对黄金角。
木马双双白玉蹄。为爱雪山香草细。夜深乘月过前溪。
又画此相示之。遇曰、玉麟带月离霄汉。
金凤衔花下彩楼。野老不嫌公子醉。相将携手御街游。
又画此○答之。时南公道被天下、丛林宗之。
而遇与之酬唱、如交友。一时豪俊多归之。宝觉心禅师问曰。
不是风兮、不是幡。黑花猫子面门斑。夜行人只贪明月。
不觉和衣渡水寒。岂不是和尚偈耶。遇曰然、有是语。
宝觉曰、也太奇特。遇曰、汝道、祖师前段为人、后段为人。
对曰、祖师终不妄语。遇曰、意作麽生。对曰、岂不见道。
不是风动、不是幡动。遇曰、如狐渡水、有甚快活。
曰、师意如何。遇以拂子摇之。对曰、也是为蛇画足。
遇曰、乱统作麽。对曰、须是和尚始得。徐德占布衣时、未为人知。遇特先识之、山中往来、为法喜之游。
及其将化、前一日、作偈别德占。德占时方丁太夫人忧、居家。
偈曰、今年七十七、出行须择日。昨夜问龟哥、报道明朝吉。德占大惊、呼灵源叟、俱驰往。遇方坐寝室。
以院务什物付监寺曰。吾自住此山、今叁十年。
以护惜常住故、每自莅之。今行矣、汝辈着精彩。言毕举手中杖子曰。且道这付与阿谁。德占灵源、屏息无答者。
掷于地投、枕臂而化。赞曰、予观法昌契悟。稳实宗趣淹博。
荷担云门气无丛林。其应机施设、锋不可犯。
殆亦明招独眼龙之流亚欤。然所居荒破院。方其以一力挝鼓。
为十八泥像说禅。虽不及真单徒之有众。
亦差胜生法师之聚石、味其平生。未尝不失顿足、想见标致也。杨岐会禅师禅师名方会、生冷氏、袁州宜春人也。
少警敏滑稽、谈剧有味。及冠不喜从事笔砚。窜名商税、务掌课最。
坐不职当罚、宵去。游筠州九峰、或云潭州道吾。
恍然如昔经行处、眷不忍去。遂落发为大僧。阅经闻法、心融神会。
能痛自折节、依参老宿。慈明禅师、住南原。会辅佐之、安乐勤苦。及慈明迁道吾石霜。会俱自请领监院事。
非慈明之意、而众论杂然称善。挟楮衾入典金谷。
时时语、摩拂慈明。诸方传以为当。慈明饭罢、必山行。
禅者问道、多失所在。会其出未远、即挝鼓集众。
慈明遽还、怒数曰。少丛林、暮而升座。何从得此规绳。
会徐对曰。汾州晚参也、何为非规绳乎。慈明无如之何。
今丛林叁八念诵罢。犹参者、此其原也。慈明迁兴化。
因辞之、还九峰。萍实道俗、诣山请住杨岐。
时九峰长老勤公、不知会。惊曰、会监寺亦能禅乎。
会受帖问答罢、乃曰。更有问话者麽、试出相见、杨岐今日性命、在汝诸人手。一任横拖倒拽、为什麽如此。
大丈夫儿、须是当众决择。莫背地、似水底按胡卢相似。
当众勘验看、有麽。若无、杨岐失利、下座。
勤把住曰、今日且喜得同参。曰、同参底事作麽生。勤曰、杨岐牵犁、九峰拽耙。曰、正当与麽时、杨岐在前、九峰在前。
勤无语、会托开曰。将会同参、元来不是。自是名闻诸方。
会谓众曰、不见一法、是大过患。
拈拄杖云、穿过释迦老子鼻孔。作麽生道得脱身一句。
向水不洗水处、道将一句来。良久曰、向道莫行山下路。果闻猿断肠声。又曰、一切智通无障碍。拈起拄杖云。
拄杖子向汝诸人面前逞神通去也。掷下云、直得干坤震裂、山岳摇动。
会麽、不见道、一切智智清净。拍绳床曰。
叁十年后、莫道杨岐龙头蛇尾。其提纲振领、大类云门。
又问来僧曰。云深路僻、高驾何来。对曰、天无四壁。
曰、踏破多少草鞋。僧便喝。会曰、一喝两喝后作麽生。曰、看这老和尚、着忙。会曰、拄杖不在、且坐茶。又问来僧曰。败叶堆云、朝离何处。对曰、观音。
曰、观音脚根下一句、作麽生道。对曰、适来相见了也。曰、相见底事作麽生。
其僧无对。会曰、第二上座、代参头道看、亦无对。
会曰、彼此相钝置。其验勘锋机、又类南院。
庆历六年、移住潭州云盖山。以临济正脉付守端。
白云端禅师禅师名守端、生衡州葛氏或云周氏。幼工翰墨、不喜处俗。
依茶陵郁公剃发。年二十余、参禅师。
[或鹏禅师]殁、会公嗣居焉。一见端奇之、每与语终夕。
一日忽问、上人受业师。端曰、茶陵郁和尚。曰、吾闻其过溪有省。作偈甚奇、能记之否。端即诵曰、我有神珠一颗。
日夜被尘羁、[或云常被尘劳羁、]今朝尘尽光生、照破青山万朵。
会大笑起去。端愕视左右、通夕不寐。
明日求入室、咨询其事。时方岁旦。会曰、汝见昨日作夜狐者乎。端曰、见之。
会曰、汝一筹不及渠。端又大骇、曰何谓也。
会曰、渠爱人笑、汝怕人笑。端于是大悟、於言下辞去游。
庐山圆通讷禅师。见之自以为不及、举住江州承天。
名声爆耀。又让圆通以居之、而自处东堂。端时年二十八。
自以前辈让善丛林、责巳甚重。
故敬严临众、以公灭私。於是宗风大振。未几讷公厌闲寂。郡守至、自陈客情。太守恻然目端。端笑唯唯而巳。明日升座曰。
昔法眼禅师、有偈曰。难难难、是遣情难、情尽圆明一颗寒。
方便遣情犹不是。更除方便太无端。
大众且道、情作麽生遣。喝一喝下座、负包去。一众大惊、挽之不可。
遂渡江、夏於五祖之闲房。舒州小刹、号法华。
住持者如笼中鸟、不忘飞去。舒守闻端高风、欲以观其人。
移文请以居之。端欣然杖策来。衲子至无所容。
士大夫贤之、迁居白云海会。升座顾视曰、鼓声未击巳前。
山僧未登座之际、好古佛样子。若人向此荐得。
可谓古释迦不前、今弥勒不后。更听叁寸舌头上。
带出来底、早巳参差。须有辩参差眼、方救得完全、有麽。乃曰、更与汝老婆。开口时、末上一句正道着。
举步时末上一步、正踏着。为什麽鼻孔不正。为寻常见鼻孔顽了、所以不肯发心。今日劝诸人、发却去。良久曰一、便下座。
其门风峻拔如此。僧请问、慧超问法眼、如何是佛。
曰汝是慧超。端作偈、示之曰。一文大光钱、买得油。
放肚了、当下便不。又问、僧问云门。
如何是透法身句。曰、北斗藏身。端又作偈曰。
九衢公子游花惯。未第贫儒感慨多。冷地看他人富贵。
等闲无耐头何。
赞曰、杨岐天纵神悟、善入游戏叁昧。
喜勘验衲子、有古尊宿之遗风。庆历以来、号称宗师。
而白云妙年俊辩。胆气精锐、克肖前懿。至于应世、则唾涕名位。
说法则荡除知见、乃又逸格。如大沩之有寂子。
玄沙之有琛公。临济法道未甚寂寥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