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及:到。指鞭子虽长,也不能打马肚子。比喻力量达不到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”
成语意思:比比:处处。到处都是。形容多。同“比比皆是”。
成语出处:清 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五十三回:“将无固守之志,兵无敢死之心,人情趋利,比比皆然。”
成语意思:作战时兵器没接触。指战事顺利,未经交锋或激战而取得胜利。
成语出处:《吕氏春秋 怀宠》:“兵不接刃,而民服若化。”
成语意思:楚人和氏得玉璞,两献楚王,两遭刖足。第三次王使治璞,得白玉,琢以为璧,世称“和氏璧”。比喻不识良材或怀才不遇。
成语出处:见《韩非子 和氏》。
成语意思:见“兵不厌诈”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:“今其众新盛,难与争锋,兵不厌权,愿宽假辔策,勿令有所拘阂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。
成语出处:明·徐渭《续英烈传》第22回:“燕兵知是天助,乘风大呼纵击。南兵乱慌慌,只觉风声皆兵,哪里还敢恋战。遂兵不由将,将不顾兵,各各奔溃。”
成语意思:璧:古代玉器;扁圆形;中间有孔;瑕:玉表面的斑痕。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。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;毫无缺点。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3卷:“问:‘不曾博览空王教略,借玄机试道看。’师曰:‘白璧无暇,卞和刖足。’”
成语意思:犹兵不血刃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论捕贼行赏表》:“威德所加,兵不污刃,收魏博等六州。”
成语意思:众水奔流趋向大海。多比喻无数分散的事物都汇集到一处。
成语出处:汉 焦赣《易林 谦之无妄》:“百川朝海,流行不止,道虽辽远,无不到者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。
成语出处:元 马致远《汉宫秋》第一折:“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,那西施半筹也不纳,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。”
成语意思:及:到。鞭子虽然很长,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。比喻力所不能及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五年》:“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”
成语意思:匕:羹匙;鬯: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。匕鬯:借指祭祀。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。
成语出处:唐 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出身事主,元良永固于万邦;束发登朝,匕鬯不惊于百里。”
成语意思:鞭:马鞭子;及:够得上。马鞭子虽长,也打不到马肚子。比喻相隔太远,力量达不到
成语出处:郭沫若《高渐离》第四幕:“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,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,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,一定从那儿开头。”
成语意思:剥:六十四卦之一,坤下艮上,意即剥落、烂;及:到。原指损害及于肌肤。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。
成语出处:宋 陈亮《义乌县减酒额记》:“剥床及肤,其忧岂不在民乎!”
成语意思:百川:泛指大小江河。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。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。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刘安《淮南子 氾论训》:“百川异源,而皆归于海;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。”
成语意思: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。比喻没有一点办法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自序》:“惟自民国成立之日,则予之主张建设,反致半筹莫展,一败涂地。”
成语意思: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。
成语出处:鲁迅《准风月谈·后记》:“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,百辞莫辩,辩则反动更为证实。”
成语意思:①指四壁窗户轩敞,室内通彻明亮。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。
成语出处:唐 卢纶《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》诗:“四户八窗明,玲珑逼上清。”
成语意思: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。又作“病由口入”。
成语出处:晋 傅玄《口铭》:“病从口入,祸从口出。”
成语意思:碍:滞碍。本是佛教用语,指菩萨为人说法,义理通达,言辞流利,后泛指口才好,能辩论。
成语出处:《大乘起信论》:“或令人知宿命过去之事,亦知未来之事,得他心智,辩才无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