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百害:泛指许多坏处。有许多坏处,没有一点好处
成语出处:
成语意思:亦作“一笔勾销”。全部取消之意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:“我们不少的是银子,匡得将来买上买下。再央一个乡官在太守处说了人情,婚约一纸,只须一笔勾消。”
成语意思:勾销:取消;抹掉。用笔在书面材料上勾画一下;表示事情已经了结或取消。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;一概不计较。
成语出处:宋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第七卷:“公取班簿,视不才监司,每见一人姓名,一笔勾之。”
成语意思:同一个鼻孔出气。比喻立场、观点、主张完全一致。
成语出处:清 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第一卷:“似此不必学温韦,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。”
成语意思:言:说的话;尽:完全。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。多用于信的末尾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 系辞上》:“书不尽言,言不尽意。”
成语意思:及:涉及;义:正经的道理;这里指正经的事情。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孔子《论语 卫灵公》:“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惠,难矣哉!”
成语意思:平常的见识。表示不要跟知识低、修养差的人争论,说“不要跟他一般见识。”
成语出处:元 武汉臣《老生儿》第三折:“十三把钥匙都在我手里,我也不和你一般见识。”
成语意思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后以“以不济可”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,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。不,同“否”。济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昭公二十年》:“君所谓可,而有否焉,臣献其否,以成其可;君所谓否,而有可焉,臣献其可,以去其否。是以政平而不干,民无争心。”杜预注:“否,不可也。献君之否,以成君可。”
成语意思:同“遗编断简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怀素《自叙》:“遗编绝简,往往遇之,豁然心胸,略无疑滞。”
成语意思:安闲舒适,自由自在
成语出处: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0回:“给他娶了亲,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,不想命该如此,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,所以哥哥躲出门的。”
成语意思:热爱祖国,像一家人
成语出处:《人民日报》1958.10.11:“都本着‘爱国一家’的原则,采取既往不咎的态度。”
成语意思:睨:斜视。高傲地旁观,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。形容傲慢自负,目空一切。
成语出处:《宋史 沈辽传》:“辽字睿达,幼挺拔不群,长而好学尚友,傲睨一世。”
成语意思:睨:斜视。斜着眼看一切事物。形容傲慢藐视一切
成语出处: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2回:“他当红的时候,是傲睨一切的,多少同寅,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。”
成语意思:傲然:坚强不屈的样子;屹立: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。形容坚定挺拔;不可动摇。
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:“抽茎了,长叶了,铁骨青枝,傲然屹立。”
成语意思:德:德行。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上》:“君子之爱人也以德,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。”
成语意思:指心情安定,满意,很愿意如此
成语出处:清 李渔《奈何天 逼嫁》:“嫁到我家,须要安心乐意,不许憎嫌丈夫。”
成语意思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,相互转换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成语意思:易:变易,转变。平安与危难互相转化,灾祸与幸福互为因果
成语出处:战国 宋 庄周《庄子 则阳》:“安危相易,祸福相生,缓急相摩,聚散以成。”
成语意思:隅:角落。安心在某一个角落。形容苟安一角,不求进取。
成语出处:宋 陈亮《上孝宗皇帝第二书》:“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,不肯即安于一隅,是有功于社稷也。”
成语意思: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。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。
成语出处:《论语 颜渊》:“子贡问政。子曰:‘足食,足兵,民信之矣。’子贡曰:‘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’曰:‘去兵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