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攒:赶。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
成语出处:清 酌元亭主人《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》:“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,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,像饿虎攒羊一般,直打得个落花流水。”
成语意思:道:路;镳:马嚼子;借指为马;扬镳:驱马向前。分走不同的路。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。比喻因志趣、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。
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雪花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。同“纷纷扬扬”。
成语出处: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十三回:“是夜刮起东北风,浓云密布,纷纷洋洋,降下一天大雪。”
成语意思:烧掉尸骨,扬弃骨灰。形容非常仇视。
成语出处:《梁书·侯景传》:“曝尸于建康市,百姓争取屠脍啖食,焚骨扬灰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否极泰来。
成语出处:清·陈梦雷《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》:“祸盈业满,否极阳回。”
成语意思:像风中的杨树花漂浮不定。比喻事物或事情的发展变化不定
成语出处:元·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二折:“恰便似风里杨花,水上幻泡。”
成语意思:扬镳:指驱马前进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标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
成语出处:北齐 魏收《魏书 拓跋志传》:“洛阳我之丰沛,自应分路扬镳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
成语意思:谓不再用兵。
成语出处: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四》:“武王伐纣,天下既定,王巡岳渎,放马华阳,散牛桃林,即此处也,其中多野马。”
成语意思:朝阳:早晨的太阳。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。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。
成语出处:《诗经 大雅 卷阿》:“凤皇鸣矣,于彼高冈;梧桐生矣,于彼朝阳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飞沙走砾”。
成语出处:《元史·顺帝纪十》:“京师大风自北起,飞砂扬砾,白日昏暗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飞沙走砾”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五行志五》:“暴风迅起,从丑上来,须臾转从子上来,飞沙扬砾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焚骨扬灰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钱泳《履园丛话·旧闻烧坯》:“其母恨礼甚,又诣弄部,请照陶和气例,凌迟后焚尸扬灰。”
成语意思:低头拾地上的东西,抬头拿上面的东西。形容一举一动都有收获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货殖列传》:“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。”
成语意思:振奋勇气,施展威风。
成语出处: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○回:“[姜维]奋武扬威,杀入魏军之中,左冲右突,魏兵大乱。”
成语意思:发:奋发;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;厉:猛烈;有力。形容精神饱满蓬勃;意气风发昂扬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:发:奋发,振作;扬:昂扬;蹈:跳、踏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风发昂扬
成语出处:明·唐顺之《寄赵浚谷》:“至若老吕,以鹰扬称,以发扬蹈励称,未免露出将才气象,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。”
成语意思:原指周初《武》乐的舞蹈动作。手足发扬,蹈地而猛烈,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。后比喻精神奋发,意气昂扬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大(太)公之志也。”
成语意思:光大:使显赫盛大。使好的优秀的事物现象不断发展;从而更加完善、提高。
成语出处:宋 黄榦《黄勉斋文集 刘正之遂初堂记》:“备前人之美发挥而光大之。”
成语意思:轻浮急躁。
成语出处:《朱子全书 论语一》:“飞扬浮躁,所学安能坚固。”
成语意思:奉扬:颂扬;仁风:施行仁政如同风行。旧时用作颂扬德政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·袁宏传》:“时闲皆集,安欲以卒迫试之,临别执其手,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:‘聊以赠行。’宏应声答曰:‘辄当奉扬仁风,慰此黎庶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