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敝:破;驽马:劣马。破车劣马。比喻清廉俭朴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向《说苑·臣术》:“赖君之赐,得以寿三族及国,交游皆得生焉,臣得暖以饱食,弊车驽马,以奉其身。”
成语意思:鞭打跑不快的马、驴。比喻自己能力低,但受到严格督促,勤奋不息。用
成语出处:明 张居正《纂修书成辞恩命疏》:“盖五年于兹,而今始克就,鞭驽策蹇,宁靡寸劳。”
成语意思:刃:指有铎刃的兵器;弩:用机械发箭的弓。拔出刀,张开弓。形容战斗前的紧张气氛
成语出处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下》:“勒兵至郎署,皆拔刃张弩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卑躬屈膝谄媚奉承的奴才相。参见“奴颜婢膝”。
成语出处:清 钮琇《觚剩续编 简公雪冤》:“他日侥幸立朝,则婢膝奴颜,汝必安为之矣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冲冠怒发”。
成语出处:唐·元稹《观兵部马射赋》:“凡献艺者,岂自疑于无必。冲冠发怒,扬鞭气逸,引满雷砰,腾凌飙疾,皆穷百中之妙,尽由一孔而出,乃知来者之艺,盖亦前人之匹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极为愤怒。
成语出处:《旧唐书·郑畋传》:“而畋冲冠怒发,投袂冶兵,罗剑戟于樽前,练貔貅于阃外。”
成语意思:撑:竖起;努眼:把眼睛张大。双眉飞扬,两眼圆瞪。比喻神情威严,为人专断强横
成语出处:宋·朱熹《答或人》:“其知之者撑眉努眼,喝骂将去,便谓只此便是良心本性。”
成语意思:藏、宿:存留。把愤怒和怨恨藏留在心里。指心怀怨恨,久久难消。
成语出处:战国 邹 孟轲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仁人之于弟也,不藏怒焉,不宿怨焉。”
成语意思:唐韩愈《原道》:“其言道德仁义者,不入于杨,则入于墨,不入于老,则入于佛;入于彼,必出于此,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”后以“出奴入主”谓挟门户成见。
成语出处:唐·韩愈《原道》:“其言道德仁义者,不入於杨,则入於墨,不入於老,则入於佛;入於彼,必出於此,入者主之,出者奴之。”
成语意思:驱策劣马,磨砺钝刀。指勉为其难,努力从事。驽,低能的马;钝,不锋利的刀。
成语出处:宋 岳飞《御书屯田三事跋》:“伏蒙陛下亲洒宸翰,铺述三子屯田足食之事,俯以赐臣,臣敢不策驽砺钝,仰副圣意万一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迁怒于人。
成语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厉色扬声,东怒西怨。”
成语意思:谓任意指责别人。
成语出处: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省事》:“须求趋竞,不顾羞惭,比较材能,斟量功伐,厉色扬声,东怨西怒;或有协持宰相瑕疵,而获酬谢,或有喧聒时人视听,求见发遣;以此得官,谓为才力,何异盗食致饱,窃衣取温哉!”
成语意思:笯:鸟笼。凤凰被关在笼中。比喻有才能者不能施展报负。
成语出处: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章·怀沙》:“凤凰在笯兮,鸡鹜翔舞。”
成语意思:弩:弓箭。背着弓箭走在前面。表示极为尊敬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至蜀,蜀太守以下郊迎,县令负弩矢前驱,蜀人以为宠。”
成语意思:同“发上冲冠”。
成语出处:《燕丹子》下卷:“歌曰:‘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’高渐离击筑,宗意和之。如壮声则发怒冲冠,为哀声则士皆流涕。”
成语意思:怫然:愤怒的样子。指突然发怒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我怫然而怒。”
成语意思:艴然:恼怒地。形容人十分恼怒
成语出处: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四卷:“荆公看罢,艴然大怒。”
成语意思:威:威力,威风。发威风,动怒气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5回:“你们太闹的不像了,她是个姑娘家,不肯发威动怒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。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“治国如治家。耕当问奴,织当访婢。”
成语意思: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。指慑于威胁,胸中愤怒不敢吐露。
成语出处:唐 杜牧《阿房宫赋》:“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