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吃得香甜,睡得安稳。形容心绪宁静。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诠言训》:“患解忧除,然后食甘寝宁,居安游乐。”
成语意思:省:减少;宁:平安,安定。减少事务,使人安宁
成语出处:清·王士禛《居易录谈》上卷:“‘锦缆无劳列画艘,轻桡白爱倚船窗,勤民不惮周行远,早又观看向浙江。’此事尤可仰见省事宁人之意。”
成语意思:睡:睡觉。卧:躺下,睡觉或躺下都不安宁。形容心绪烦乱,不能安定。
成语出处: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二折:“这几日睡卧不宁,饮食少进,给假在驿亭中将息。”
成语意思: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。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。同“树欲静而风不止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1卷:“王爵笑道:‘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,便动动也不妨。’尼姑道:‘相公休得取笑!’”
成语意思: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江淹《恨赋》:“试望平原,蔓草萦骨,拱木敛魂。人生到此,天道宁论!”
成语意思: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。
成语出处:《晋书 张协传》:“天凝地闭,风厉霜飞。”
成语意思:宁:安定。没有一天安宁的时候
成语出处:梁斌《红旗谱》第一卷:“自从孙大炮革起命来,把清朝的江山推到,天无宁日。”
成语意思:寤:醒时;寐:睡时;寤寐:日夜。日夜都不得安宁。形容十分惊慌与焦虑
成语出处: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89回:“是夜玄宗与杨妃同寝,毕竟因心中有事,寤寐不宁。”
成语意思:精神专注,达到忘形的境界。
成语出处: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心凝形释,骨肉都融。”
成语意思:阴气始凝结而为霜,渐积聚乃成坚冰。比喻小人渐渐得势,地位渐趋稳固。
成语出处:《周易 坤》:“履霜坚冰,阴始凝也。”
成语意思:永远没有安宁的翌日,指社会不安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》:“或者人民认为是个平平庸庸体现不出中国前途的班子,将来闹事的情形就还会很多很多,那就真正要永无宁日。”
成语意思:狰狞:状貌凶恶。状貌凶恶,让人畏惧
成语出处: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鹰虎神》:“郡城东岳庙,在南郭大门左右,神高丈余,俗名鹰虎神,狰狞可畏。”
成语意思:佞:花言巧语的小人;触:冲撞。指斥奸小,抵制邪恶
成语出处:唐·李世民《唐太宗敕》:“宪宦之职,在指佞触邪。”
成语意思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
成语出处:邓小平《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》:“我们一方面要领导群众争取斗争的胜利,一方面必须充分暴露敌人的狰狞面貌。”
成语意思:狰狞:样子凶恶。形容面貌凶恶可怕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》:“如果民族资产阶级是同地主买办一模一样,以卖国贼的狰狞面孔出现,争取领导权的任务就大可取消,至少也可以减轻了。”
成语意思:形容凶恶的相貌
成语出处:《塞上行·行纪·忆西蒙》:“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,下马入帐,以狰狞面目,厉声问我要票。”
成语意思:同“坐卧不安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:“各事冗杂,亦难尽述,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,坐卧不宁。”
成语意思:宁:安宁,安定。焦急不安
成语出处: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5回:“朕心绪不宁,教汝等且退,何故又来!”
成语意思:滥:不加选择,过度,过多。宁可少些,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。
成语出处: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:“善为国者,赏不僭而刑不滥……若不幸而过,宁僭不滥。”
成语意思:宁做玉器被打碎,不做瓦器而保全。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,不愿丧失气节,苟且偷生。
成语出处:《北齐书 元景安传》:“大丈夫宁可玉碎,不能瓦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