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懵懂:头脑不清楚或不能明辨事物。人一辈子都很精明,但有时一下子糊涂。指聪明人也会犯错误
成语出处:清·荑荻散人《玉娇梨》第五回:“我苏友白聪明一世,懵懂一时。我此行虽因叔命,原为寻访佳人。”
成语意思:重:再一次;温:复习。重新经历旧日的梦境。比喻再次经历或回忆以前美好的事情或情境。也作“旧梦重温”。
成语出处: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寻梦》:“天呵,昨日所梦,池亭俨然,只图旧梦重来,其奈新愁一段。”
成语意思:盟:盟约;和约。因强敌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和约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二年》:“大败之,为城下之盟而还。”
成语意思: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;萌:萌芽。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。
成语出处: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销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成语意思: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。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,开始醒悟过来。
成语出处:《庄子·齐物论》:“且有大觉,而后知此其大梦也。”
成语意思:雕:雕绘;甍:屋脊;栋:支柱。指有彩绘装饰的十分华丽的房屋
成语出处:清·荻岸山人《平山冷燕》第14回:“雕甍画栋吐龙光,凤阁斜张朱网。”
成语意思: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齿在逾立,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,随仲尼而南行。”后以“丹漆随梦”指追随前哲。
成语出处:南朝·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序志》:“齿在逾立,则尝梦执丹漆之礼器,随仲尼而南行。”
成语意思:泛指对人类生命有威胁的动物。比喻贪暴者
成语出处:孙中山《民权主义》第一讲:“在人同兽争的时代,因为不知道何时有毒蛇猛兽来犯,所以人类时时刻刻不知生死。”
成语意思:蠹:蛀虫;剖:破开;虻:蚊虫。蛀虫能毁坏梁柱,蚊虻可以赶走牛羊。比喻忽视微小的有害因素就会产生大的祸患
成语出处: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故蠹啄剖梁柱,蚊虻走牛羊,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杜渐防萌。
成语出处:《隶释·汉冀州从事张表碑》:“贡真绌伪,遏渐防萌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,但打算一样。
成语出处:清·黄宗羲《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》:“余见今之亡国大夫,大略三等:或龌龊治生,或丐贷诸侯,或法乳济洞。要皆胸中扰扰,不胜富贵利达之想,分床同梦。”
成语意思:防止祸患于未发生之前。
成语出处:清·黄彭年《代刘蓉函件》之一:“大局所关,防患未萌,当局必有远虑。”
成语意思:发蒙:启发蒙昧;解惑:解除疑惑。指启发开导,脱离蒙昧,解除疑惑。
成语出处:汉·枚乘《七发》:“故曰发蒙解惑,不足以言也。”
成语意思:发蒙:启发蒙昧;解缚:解除束缚。指启发蒙昧,解除束缚。
成语出处:明 唐顺之《与顾箸溪书》:“其龌龊处,又恨不得就明公而为发蒙解缚也。”
成语意思:杜:堵住;渐:指事物的开端;萌:萌芽。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就预防。
成语出处:《后汉书 丁鸿传》:“若敕政责躬,杜渐防萌,则凶妖销灭,害除福凑矣。”
成语意思:发蒙:启发蒙昧;滞:不流通。启发蒙昧,打通阻塞
成语出处:《宋书·武帝纪下》:“古之建国,教学为先,弘风训世,莫当于此,发蒙启滞,咸必之。”
成语意思:发蒙:启发蒙昧;蔽:蒙蔽。启发蒙昧
成语出处:明·李贽《答李见罗先生书》:“发蒙启蔽,时或未省,而退实沉思。”
成语意思:蒙:遮盖,指物品上的罩物;振:摇动。把蒙在物体上的东西揭掉,把将要落的树叶摘下来。比喻事情很容易做到。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汲郑列传》:“好直谏,守节死义,难惑以非。至如说丞相弘,如发蒙振落耳。”
成语意思:声音很大,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。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。
成语出处: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4回:“先生,你这一番议论,真可谓之~。”
成语意思:发:揭开;蒙:蒙盖物;振:抖动。揭开蒙盖物,摇掉将落的枯叶。比喻轻而易举
成语出处:《明史·杨乃郭詹等传论》:“盖天速其祸,如发蒙振槁,无烦驱除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