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指想法、计划等不现实
成语出处:毛泽东《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》:“凡是主观主义的,不合实际的,都是错误的。”
成语意思:璧:玉器;璧合:指两个半璧成一个;连:连接。日月如合璧,五星如连珠,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。也比喻众美毕集,相得益彰
成语出处:唐 杨炯《公卿以下冕服义》:“然则皇王受命,天地兴符,仰观则璧合珠连,俯察则银黄玉紫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众美毕集,相得益彰。
成语出处:见“璧合珠连”。
成语意思:捭阖,开合。纵横,合纵和连横的简称。以辞令探测、打动别人,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。
成语出处:元胡祗遹《木兰花慢 赠歌妓》词:“看捭阖纵横,东强西弱,一转危机。”
成语意思:犹言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。比喻互相投合。
成语出处:宋 赵令畤《侯鲭录》卷八:“山谷云:东坡墨戏,水活石润,与予草书三昧,所谓闭门合辙。”
成语意思:奈何:对付,处置。指没有办法
成语出处: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》:“不可奈何,愿陛下自宽。”
成语意思:表里:即内外。外有大河,内有高山。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。
成语出处: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子犯曰:‘战也。战而捷,必得诸侯。若其不捷,表里山河,必无害也。’”杜预注:“晋国外河而内山。”
成语意思:表里:内外;合:协同。里外相互协同
成语出处:西周·吕尚《阴符》:“左右有水,前有大阜,后有高山,战于雨水之间,乘敌过邑,是谓表里相合。”
成语意思:谋:计议;商议;合:相合一致。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成语出处:晋 干宝《搜神记》第二卷:“二人之言,不谋而合。”
成语意思:指无可奈何,无法可想。
成语出处: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相国老夫人听得悲泣,不奈之何,故谒微生,愿求脱命计。”
成语意思: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成语出处:明 张居正《翰林院读书说》:“吾见一人焉,辨若悬河,藻若春工;含吐邹枚,方驾陆谢。”
成语意思:辨,通“辩”。犹言口若悬河。
成语出处:金 王若虚《后序》:“故士有读书万卷,辨如悬河,而不免为陋儒……唯其不合于大公至正之道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:身:指生命;何:怎能;赎:抵换。意思是自己就有一百条命也抵换不回来。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刘令娴《祭夫徐敬业文》:“躬奉正衾,亲观启足。一见无期,百身何赎?”
成语意思:许:处所。不知道是哪里人
成语出处: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逸民传》:“汉阴老父者,不知何许人也。”
成语意思:不知道有汉朝,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。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,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。也形容知识贫乏,学问浅薄。
成语出处: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先世避秦时乱,率妻子邑人,来此绝境,不复出焉,遂与外人间隔。问今是何世,乃不知不汉,何论魏晋。”
成语意思:这里唱,那里随声附和。比喻互相呼应。
成语出处:清 陈田《序》:“与前七子隔绝数十年,而此唱彼和,声应气求,若出一轨。”
成语意思:指有目的的相互请吃饭,请喝酒
成语出处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中册:“年纪一大把,乐得看开些,吃吃喝喝,四处八方去逛逛,让我也开开眼界。”
成语意思:倡:同“唱”。和:响应。领唱无人应和。形容有人领导,但无人响应的冷清局面。
成语出处: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:“倡而不和,意而不戴。”
成语意思: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。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。
成语出处:明·无名氏《四马投唐》第二折:“既唐公不念前分仇,你放些个春风和气将他来待,免得咱一度可喜两度丑。”
成语意思:比喻惭愧自己的短处,羡慕别人的长处。
成语出处:南朝 梁 刘勰《文心雕龙 养气》:“若夫器分有限,智用无涯,或惭凫企鹤,沥辞镌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