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:更:再,又;竿:竹竿。又前进了一步。
成语出处: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:“师示一偈曰:‘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入未为真,百尺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’”
成语意思:重新申明号令。说明贤明君主应当取信于民。
成语出处: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“居数月,有警,击鼓而民不赴。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。”
成语意思:藜,野菜;唅,食也。泛指饮食粗劣。亦作“羹藜含糗”。
成语出处:《文选 王褒〈圣主得贤臣颂〉》:“羹藜唅糗者,不足与论太牢之滋味。”
成语意思:藜:野菜。泛指饮食粗劣
成语出处:隋 王通《中说 王道》:“越公以《食经》遗子,子不受,曰:‘羹藜含糗,无所用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:更:旧时夜间计时单位,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两小时;阑:将尽;人静:没有人的吵杂声,一片寂静。夜已很深,没有人声,一片寂静。
成语出处:明 陆采《怀香记 谋逾东墙》:“更阑人静,东墙月上移花影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变名易姓”。
成语出处:元·关汉卿《哭存孝》第二折:“诈传着阿妈将令,着存孝更名改姓,调唆的父亲生嗔,要了头也是干净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更仆难数”。
成语出处:《礼记·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。”
成语意思:同“更仆难数”。
成语出处:清·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上》:“凡此之类,更仆难终。”
成语意思:原意是儒行很多,一下子说不完,一件一件说就需要很长时间,即使中间换了人也未必能说完。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,数也数不过来。
成语出处:西汉 戴圣《礼记 儒行》:“遽数之不能终其物,悉数之乃留,更仆未可终也。”
成语意思:同“更仆难数”。
成语出处:梁启超《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》上篇:“如奈端因苹实坠地而悟吸力之理;瓦特因沸水蒸腾而悟汽机之理;如此类者,更仆难尽。”
成语意思:改:改换;容:神色;更:更改;貌:相貌。指变了神色或模样
成语出处: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德充符》:“‘吾与夫子游十九年,而未尝知吾兀者也。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,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,不亦过乎?’子产蹴然改容更貌,曰:‘子无乃称。’”
成语意思:深夜没有人声,非常寂静。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1卷:“更深夜静,共伊商量。”
成语意思:更:旧时夜间计时单位。一夜分五更,每更约两个小时。夜已很深,没有一点声响。形容夜深处于一片寂静之中。
成语出处: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益州西睦和尚》:“更深夜静,共伊相商。”
成语意思: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,就要登得更高。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。
成语出处:唐 王之涣《登鹳鹤楼》诗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;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
成语意思:更:再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
成语出处: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回:“字画不过三五张,俱是法书名绘,几上一块黝黑的大英石,东墙上一张大瑶琴,此外更无长物。”
成语意思:谓十分顽固,无法感化。
成语出处:《续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目下山东有名绿茶,可知道他们形状否;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,还有梗顽不化,本事十分利害的否?要一一请教。”
成语意思:更:改变。指改换原来的姓名
成语出处: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自此更姓改名,削发披淄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:以新换旧
成语出处:古华《芙蓉镇》第四章:“可巧那年竹子开花结米,自然更新换代,一山一山的都枯死了。”
成语意思:见“更弦易辙”。
成语出处:明·宋濂《谕安南国诏》:“揆于大义,必讨无赦。如或更弦改辙,择日臤亲贤命而立之,庶几可赎前罪。”
成语意思:换了琴弦;重新安上。比喻变更方针、计划、办法或态度。更:改换。张:给乐器上弦。
成语出处:东汉 班固《汉书 董仲舒传》:“窃譬之琴瑟不调,甚者必解而更张之,乃可鼓也。”